招商引资,是近年来全省经济发展的高频词,也是肇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。近日,肇庆新区、鼎湖区产业招商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双双取得“半年红”。
7月26日,肇庆新区、鼎湖区举行2023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投产活动,4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共191亿元。今年前两个季度,两区GDP均排名全市前列,大项目的不断导入,促使两区逐步呈现新的发展态势。
从全市层面来看,两区走在前列为肇庆争夺市场贡献了力量;从两区自身来看,这是坚持以“四大会战”、两区一体化推动战略转型的“强回音”。
作为全市东南板块一员,两区的发展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,如何顶住下行压力,逆势上扬?回答这一问题,要往项目上看,跟投资者聊,看数据背后的发展逻辑,看两区干部勠力同心、宵衣旰食的努力。
肇庆新区、鼎湖区举行2023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投产活动现场。廖文奕 摄
招商引资强支撑
“有准备的人”开始收获成果
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发展。
本次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投产仪式上,两区集中签约项目有12个,计划总投资达56亿元;开工项目有15个,计划总投资达64亿元;竣工投产项目有20个,计划总投资达71亿元,以上47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近200亿元。
肇庆市副市长、肇庆新区党工委书记管伟介绍:“这些项目涉及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、新型储能、高端电子信息、智能装备制造等‘主导+特色’产业,将为两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,为肇庆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。”
今年全国、全省各地纷纷发力招商引资,在长三角转变新的招商策略、珠三角其他城市不断“内卷”的情况下,全力奔跑的两区招商团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。
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两区联手启动“产业招商落地”大会战。开年之际,两区成立了招商委员会及联合招商中心,混编队伍组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、电子信息、食品饮料等6个专业招商局。这些招商队伍沿着产业链上下游结构、供需关系、地理分布等维度梳理企业清单,逐一主动登门拜访洽谈,为肇庆新区产业链“填空”。
如今,俯瞰大型产业集聚区鼎湖—新区起步区,两区投资“磁场”正在形成,磁吸力正不断释放。以亚太新材料为中心,相邻的是皓明有机硅,西面是北理华创、震裕科技,一条马路之隔的是常熟汽饰、长春派格,不远处是动力电池核心制造装备生产商。这些项目的落户抱团发展,形成了两区产业集聚雏形。
其中,常熟汽饰与长春派格不仅落在同一地块,还属于同一家母公司,通过笔者观察,派格汽饰早期就与小鹏汽车有订单往来,选中肇庆新区来发展建设,无疑有两个原因,一是看中新区投资潜力与优势,二是在合作方面有了进一步深化。常熟项目有关负责人魏欣也印证了这一说法:“在小鹏汽车的带动下,公司前来新区投资设厂,两家公司将在产品供应上形成互补,可以更好地服务上游企业。”
目前,围绕宁德时代、小鹏汽车等龙头企业,两区共引进整车和锂电上下游产业链优质项目36个;聚焦光电显示模组、线路板等电子元器件制造业,引进高新技术企业41家;在临港产业园规划占地3000亩的食品饮料产业园,已编制招商指南并引进项目9个。
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。肇庆新区发布供图
竣工投产靠服务
“124360”服务换来双向奔赴
一个个强而有力的项目不断落户,不仅体现了市场对地方发展潜力的认可,还可以看出该地营商环境的优良程度。这点在肇庆新区、鼎湖区共同推进两区一体化后尤为明显。
本次投产项目维珍妮国际(控股)有限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兼执行董事陈志平表示,自项目落户到投产已走过了一年半时间,这期间见证了肇庆新区与鼎湖区两区一体化进程。他表示,两区一体化后,部门理顺了,资源发挥的效能、政企之间推进项目的效率随之有所提升。
“半年红”的成绩得益于“产业招商落地”大会战的启动,也离不开“1-24-360”特色工作法的服务加持。
“1-24-360”工作法,是两区在企业服务的过程中,总结探索出的特色工作方法。“1”是第一时间介入,坚决落实一线面对面工作法;“24”是坚持为企服务24小时“不打烊”,以及为企纾困的“24小时处置法则”;“360”是提供项目招商、落地、投产全流程闭环服务,牢固树立产业招商落地的“生命线”意识,想企业之所想、急企业之所急,提供项目建设运营、企业人员生活全方位立体服务。这一工作法,受到不少企业好评。
“短短不到3个月时间,新区招商团队共组织二十几次项目工作交流会,帮我们排除困难。从去年10月签约,到今年初动工,再到今年7月26日试投产,我们感受到了两区工作高效务实,在肇庆新区投资建厂充满了信心。”
“整个项目从洽谈、签约到成功购地,用时仅仅四个月,真切地感受到了新区速度,我们计划在肇庆新区建设智能生产线与智慧化园区。”
……
除了“1-24-360”工作法,两区还以“不叫不到、随叫随到、说到做到”的“三到”服务企业,依托项目见面会、数百个微信工作群、几十个服务专员为抓手,敢于啃硬骨头、敢于涉险滩,协调解决落实事项139个,产业项目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,重大项目跑出了“新区速度”。
“过去和现在我们是这么做的,未来我们只会做得更好。”肇庆市副市长、肇庆新区党工委书记管伟表示,两区将牢牢抓住产业招商落地这条生命线,以项目论英雄,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。
肇庆新区丰富多彩的夜间生活。肇庆新区发布供图
优势叠加靠战略
“四大会战”促两区战略转型
招商引资与竣工投产的“半年红”,不仅为肇庆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,还印证了“四大会战”推动肇庆新区战略转型,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今年2月,肇庆新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,定下“产业招商落地”“财金国资提质”“智慧宜居城建”“改革开放创新”四大会战,以此补齐在招商引资、财金国资、产城融合、改革创新等方面的发展短板。
半年考已过,“产业招商落地”大会战已破局起势,191亿元项目成为两区今年新发展动能;“财金国资提质”大会战稳扎稳打,财政国资运行情况持续改善;“智慧宜居城建”大会战点燃城市活力,演唱会、足球赛、烟花汇演齐上阵,城市魅力不断突显;“改革开放创新”大会战增动能拓空间,新区体制机制和运作管理得到较大改善,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坚定有力。
下半年,市委、市政府提出2023年肇庆市制造业项目建设“大会战”发展新任务。两区将围绕新任务重点做到“三个强化三个突破”,以此推动肇庆新区高质量发展“四大会战”再出成效,将持续聚焦主导特色产业强链补链,抓实重大项目洽谈、签约和落地,全方位拓宽招商渠道,精准做好“母亲式”服务,强化土地要素保障,严把项目落地“准入关”,积极推动项目增资扩产,狠下一条心把两区产业招商落地工作做好、做扎实,让更多优质企业项目引进来,留下来。
向“湾”而生,向“新”出发的肇庆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会是一片坦途,前方还有更多“硬骨头”要啃,还有许多难关要闯。
但“追风赶月莫停留,平芜尽处是春山”,“拼经济”归根到底拼的是人心,是人的信念,是由此凝聚起来的勇气和奋斗精神。
两区虽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,但仍应咬定青山不放松,继续一往无前地向高处攀登。
【撰文】王焌鑫
(以上内容转载自南方日报、南方+客户端,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)